江南体育在服装的漫长演变史中,衣领设计逐步演变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衣领与衣身领圈相缝合,紧密贴合在人体颈部,承载着颈部保护和装饰美化的双重功能,是服装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也是服装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衣领的款式、造型、风格受流行趋势、个人喜好以及穿着者的脸型、气质、年龄等因素影响,变化范围十分广泛,是服装设计师最为关注的部位之一。
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如何正确的设计好服装领部的设计,需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的设计,一方面是领子上的小细节,另一方面是整件衣服上领子的造型!
(1)长脸型与领型:长脸型一般宜选用圆弧型披肩领、圆领等因为它们开领较浅,使颈部外露较少。从视觉上拉短了脸型。长脸型在穿着时切忌采用长型、或狭长型的领式,那样会夸大脖子与脸型的长度。
(2)尖脸型与领型:尖脸型是百搭脸型,对领型的适应较广,选配领型比较容易,无论是圆领、方领、立领都较适宜江南体育,尤其以大翻领为最佳。
(3)圆脸型、方脸型与领型:一般圆脸型的人都比较胖或显胖,脖子显短,在选择领式时圆脸型适合选V字形或长方形领口的衣服,切不可穿领口又大又圆的衣服,避免脸大领口小,就把面部显得更加宽大,脖子显得更短,很难看。方脸型的人,一眼看去,会产生一种棱角感,选用领型时,以领口开得深一些的圆领、尖领为佳,如双翻领、青果领等,不宜采用方型、横型圆口型服装,因为这些领式会加重脸型的棱角感。以上介绍的是一般脸型与领型的最基本的搭配规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体形、肤色、职业、身份、性格、爱好等因素综合考虑,挑选出质料、色彩、式样互相和谐统一的领型和服装。
服装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比例、对称、夸张、节律、主次、多样统一。服装中大到外廓形设计小到单个细节设计都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原理。
(2)运用单纯齐一审美原则设计时尚大气的翻领领型,衬托出利落大方的气质。
(3)运用对称均衡审美原则领边缝制五层荷叶边,织片左右对称,均匀细腻,展现柔美精致的新女性形象。
(4)运用多样统一审美原则将领口、袖口及底摆采用螺纹面料拼接,使得此款针织衫更合体,增强了衣领的层次感具有对比效果。
流行趋势是有周期性,每年的流行趋势和流行元素都不一样,如:2015年大量的皮草和复古风单品相继出现,70年代的喇叭裤和斗篷,其次还有皮草领和富有民族风的拼色裙。2016春夏服装流行趋势可以从蝶讯网趋势预测获取,女装流行怀旧风,波西米亚风情选用对比性面料打造而成的箱型廓形,注入了运动风,廓形瘦L、层叠,剪裁细腻,注重拼接结构等,男装流行朋克风,涂鸦印花的牛仔。运动风阔腿裤成为2017春夏中国女装市场中的重点单品。在服装设计中便可根据以上元素配合整体服装设计相应的领子。
(1)辑明线。在服装设计中,辑明线是一种比较常用、简单的设计装饰手法,它利用明线的宽窄和粗细变化,凸显衣领的外观美化效果,同时它还能增加服装的牢固度。通常冬装会选用比较宽大的明线,夏装则会选择比较细窄的明线)熨烫归拔。熨烫归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艺熨烫成型手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能使平面的衣领裁片展现出立体感觉,往往采用归拔手法。比如采用归拔工艺处理西装驳领,归缩领片中部,稍拔领片的与衣部,使成型的衣领与脖颈更加贴合,展现出美观自然的效果。
(3)抽褶打裥。褶是无规律的皱纹,随意优雅;裥是一种有规律的打褶方式,相对规范。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为了让枯燥乏味的造型展现出全新的视觉效果,衣领设计时通常会采用给布料进行抽褶打裥的方法。在设计制作夏装衣领时最常用这种方法,尤其是面料比较轻薄柔软的服装效果最佳。
(4)镶拼包滚。镶拼即是用花边、织带、皮革甚至动物毛皮等装饰材料,镶缝在衣领边缘上,也可采取不同颜色、图案或质地的面料进行组合拼接,包滚即是用细条包光衣领的边缘部分,又分夹牙和包边两种形式,用料宽度较窄,颜色和质地与面料相同,相近或呈现对比。这是一种传统的装饰技艺,可用于各种服装。用于领部给人端正大方高雅之感。
(5)装饰刺绣。它采用丝绒或亮珠等在面料上绣出一定的图案来增加装饰的美感,衣领上采用刺绣作装饰就会产生雅致感或豪华感,能大大增加服装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各种刺绣方法使服装产生不同的效果,刺绣简单具有象征意义,雕绣立体感强,装饰效果强,珠绣气派非凡、尽显华贵。
在服装设计中,衣领是服装整体造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领型设计时,可以说衣领是服装的灵魂,衣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美观与档次。所以设计师在领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领子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
[1]肖立志.女装领部结构的创意研究[J].纺织学报,2013(11).
[2]肖立志.女装领部造型设计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4(04).
[3]黄灿艺.基于服装领部设计的人体颈部形态特征分析[J].国际纺织导报,2008(12).
[4]阴建华.领部开口大小对夏季女装热湿舒适性影响的探讨[J].国际纺织导报,2008(09).
[5]余奎.谈针织时装领部及胸部的特殊形式[J].黑龙江纺织,2005(02).
[6]王海宁,王厉冰.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分析领部在结构设计中的处理方法[J].北京纺织,2005(06).
面对社会各界对传统教育的质疑,以及世界服装名校的教育方式对国内服装设计教育的冲击,还有“80后”、“90后”新的教育观念对现代教育模式的需求。大家都在努力思考和实践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法,如何借用国际时装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传统,通过“工作室”式的项目教学密切与产业的联系但又保持教育的独立性等,令人深思。
我国服装专业高等教育从开办至今历经了20年,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三种类型:服装工程方面研究、设计和管理的工程师类,服装流行分析研究、产品开发设计的设计师类,熟练掌握服装技术技能的高级职业技师类。这三种类型因其办学层面不同,各自具有自己的培养定位,本科类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前两种,注重对学生理论方面的培养。①然而,近些年从社会对毕业生反馈的情况看,服装艺术本科教育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学生在校学习虽然掌握了一些服装专业技术知识,但他们只是掌握了一些书面知识, 而对于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服装设计、产品开发、服装管理知识则掌握不足,没有接受大量系统的实践训练,学生进入社会自然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国内各种层次的服装专业教学多年来一直沿袭的是分科设课,各门课程独立教学的模式,特别是缺少对专业知识整体贯穿的大量实践性教学,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零散、浮浅,对服装设计本质认识不够,专业学习往往只注重在服饰文化理论或纸面设计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上。②建立导师负责制下的“工作室”教学机制,对学生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服装设计与产品开发设计分析的大量草图与成衣、服装的品牌化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具有适应现代服装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工作室”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创造性地、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服装设计效果图与成衣设计的关系,使服装设计、成衣、产品开发与品牌内涵得到贯穿联系。通过工作室来完成教学工作的设想,无疑把设计教育由美术型引导到与技术相结合,并以技术为主导的实践型体系中。
院校内部的高校工作室着眼于学院的教学提高,利用工作室特殊的教学环境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工作室”模式以开拓学生的专业思维为主要工作,带领学生就某种设计角度江南体育, 进行思维的开拓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感受,加强彼此的创意灵感。另外,学院会选派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很多学院尝试着建立一些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带动教学,带动对学生思维的开拓。③
工作室教学也可以联系相关服装设计企业,进行相关的设计创新工作或者进行流行趋势的研究等。例如有的品牌或者企业要进行会活动,也可以让此类院校的设计工作室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得到更具有原创性及年轻化的产品,更利于服装企业的进一步推广,由此也可以使此类工作室的性质得到合理的有效衍生。
导师负责制下的课题研究型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研究。导师工作室一般由学院提供专业实验工作室环境,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学生通过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其工作室。导师利用自己的科研水平,申请省级以及部级科研项目。然后利用工作室的特殊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来加强学院本身的教育教学科研技术和水平。④
导师课题研究型服装设计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研究项目的反应堆,学生融入其中,可以锻炼其资料的检索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教师从中也可以研究到个人感兴趣的项目,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也可以从中体现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只有将研究深入到市场和企业的设计实践中,或者说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来进行,课题研究才能够突显其实用性。 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从中也能够认识到企业需求什么样的研究、 怎样去研究、什么效果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益等。⑤
市场实践型工作室在实践环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企业、工厂、设计单位合作,进行模拟或实际的设计生产销售训练,使学生可以通过企业的要求来理解市场的需求,加强自身应对就业和技术能力培养的水平, 从而尽快融入企业和市场江南体育, 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⑥这种自由宽松的实践氛围与严谨科学的教育机制结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培养出了许多高创造力的毕业生。这种工作室运作模式起到了院校和市场接轨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每一种服装设计工作室运作模式都要把握一定的组织尺度,只有合理融合各类模式类别,取长补短,才能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到极至。
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来说,是一个补充和激励的机制。事实上,很多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灌输过多,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没能把学校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挂钩,只把课本当作概念来学,自己思考的空间太小,没有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体会,就没有渴望学习的动力,更不可能把知识变成一种意识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通过比赛,可以使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并运用,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技能竞赛是展现学生专业技能素质最直接的平台,它展现出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体现,服装设计定制工包括服装理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立裁、服装工艺等诸多方面,技能竞赛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本专业的综合素质。由开始技能的比拼,到理念、创新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及表现技法综合的比拼,不仅巩固知识,磨练意志,更开阔了眼界。参赛的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比赛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己,客观分析当今人才需求环境的前提下,重新定位自己,树立科学地学习目标,做出未来就业岗位和方向的正确选择,为了日后在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过程不是个独立的程序,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链接这三方关系的纽带就是――职业技能竞赛。
“竞争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在校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提升社会的适应性,实现职业技能竞赛学习过程上与企业竞争就业工作中的无缝对接。在此当中我们要强化实践服装设计定制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学校以培养职业技能能力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为本的教育特征: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教师成为教与学的辅助力量。一方面,把竞赛带到课堂之外,通过模拟练习职业技能竞赛练习题,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不断践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念,以此作为教学环节的延伸和补充;另外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加强实践课程环节,特别是职业实践和技能环节的特训和练习,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把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与个性发展,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改革理念,已经渗透到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将是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是企业未来创新的主导力量,因此不仅要有适度的职业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是服装专业学生谋生就业的根本,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更是对服装专业教学的引领促进,倡导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鞭策学生操作技能。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和评价高职高专办学成果,是直接主导各项办学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化改革,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装专业人才的制度保障。
职业技能竞赛这项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大舞台,个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个性化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好学生来参加比赛。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要对尖子生进行更深程度的培训;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制度推行在实际过程中同时包含了全面基础性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训两个方面。
以琼台师专美术系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开展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系部采取以项目虚拟教学(课堂)项目车间实训(校内)企业顶岗实习(校外)的“三段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生产现场型教学平台,成立校内实训车间、校企创意生产基地、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授课过程采用项目虚题拟做、实题拟做、实题实做、实题跟做等形式,通过项目跟进,将专业教学融入实际生产过程,参照企业生产标准,制定教学的质量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师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的互换,培养学生较强的服装专业基本功、专业操作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训练、专业综合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实训实践等,充分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推进服装设计与工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技能证书辅导、考证等环节的个性化培养。
利用技能竞赛这个平台,还可以使各地选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增强交流、沟通,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找准自己的定位,使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对口专业的某一方向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检省自身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校与校之间通过竞赛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和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热情很高;通过技能竞赛这个平台所使学校和就业单位取得大量地联系,探讨比赛相关制度,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的相关模式下把企业的资源引进学校,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教学、实训车间、校办工厂等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服装专业学生的重点,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指导教师团队的成员把学生们学习的过程、职业技能赛事活动的过程与学生们个性化的专业技能发展、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的技能鉴定和就业职位的个性统一起来,尽量的做到能够完善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系统的制定实践技能的培训过程,在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环节课时上适当的调整,给予实践教学环节一部分时间;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特长和技术能力的个性特点,该同学就业方向的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们对未来就业发展的愿望来指导每一个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让同学们通过自身条件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选择就业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解决工作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超高的服装设计定制工技术能力;指导老师团队要帮助同学们提高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从校赛、省赛到国赛,获得的经验是后期学习、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将伴随着学生终身成长,最终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研究,合理的制度配给也是改革推行的必要因素。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期末问卷调查中问道“你对在校学习哪个方面最不满意”,其中选择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占了四分之一,这说明学生在入校前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行业,进校后对课程更是提不起兴趣;新生教育就应该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让同学们在学习态度、专业认知、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规划职业未来,尽早对今后求职方向进行定位。选择实践操作不够的占四分之一,这项本身在于教学课时的不够和学习实践教学场地所影响的结果;选择教学质量不高的占四分之一,这说明新的职业岗位导向教师配备上没有跟上;在选择人才市场建设与管理混乱的、选择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力度不够的、选择自己在就业中的表现不佳的、选择其他的占了四分之一,这些数据说明了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给实训基地的拓展提供便利,让学生能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实训和与社会工作的接触中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在实践实训环节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就业观点。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学校在学生求职择业的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务实择业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新生报道的时候积极的把专业就业导向讲给同学们,让大家知道在校期间几年都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做,同时大二、大三期间将技能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学校制度中,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在最后一年的教学中,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答辩、实习等工作。
传统的教学观念、早期硬件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和导致同学们的少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很多学校主管领导都认为教学改革步伐不能太快,否则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教学改革中还不能区分文科、数理化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型专业教学模式的不同性,还不能适应在专业教学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授课环节。事实在我国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观点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辅助,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教学中实践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实训车间等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企业看重的是同学们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岗位综合素质。这些要求让同学们明白了要想成功就业就要求同学们能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训车间工作的环节,把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各等级职业技能竞赛等各个方面,通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素养。同学们最好主动走出校园、教室、课桌到企业、车间当中去,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的竞聘企业的岗位,这样能够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能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学校是人才枢纽的传送带,学校中的校园招聘会、校企合作、老师通过自身社会关系的大力推荐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提倡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可以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培养同学们的专业素质;企业也可以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实习的实际操作工作平台,又可以通过见习、实习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岗位培训和筛选,第一时间发掘好的苗子,成功为企业培养他们急需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学校还是人才招聘市场、各政府有关执行部门,都应该大力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更大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使就业更加的规范化,开发更多的就业市场渠道。
总的来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通过技能竞赛这一平台使同学们把专业知识、就业知识、创业知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融入到比赛中,并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激发创业热情;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渠道,鼓励高职高专生树立新型就业理念。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同度,检验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专业近年来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多次在校赛、省赛、国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从竞赛中不断分析总结经验,进而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架,大力推动与海南省各大中小服装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与海南省服装设计协会合作,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开展和深度培训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企业推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
项目来源:本论文系2014年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从职业技能竞赛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tky201420。本论文系2015年度全国纺织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从职业技能大赛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果,项目编号ZWH-15004。
[1] 陈曙平,孙敏.浅谈高职服装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4).
[2] 蒋红枫.论技能竞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指的是基于面料特殊的材质,如透明与不透明、挺括与柔顺、反光与吸光、厚重与轻薄等表面审美所展示的视觉享受与视觉效果 。随着肌体立体化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逼真的仿真和印花手法带来的动感活泼视觉美,已经成为当下服装设计的流行元素,引人遐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料带来的视觉享受在服装设计中占据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读当下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的科技性、奇特性和多元性,是新时期创新解读服装设计面料视觉迅速变革的三大有效途径。
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的科技性,首先指的是科技新面料如高功能面料、高技术面料、高感性面料以及医用材料 的出现,使得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江南体育。利用新型面料设计出美观舒适外加功能多样的服装,使得服装设计中的面料视觉具备了科技性。其次,闻名于舒适、透气、抗菌等优越性以及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的传统意义上的面料,有如如棉纤维、苎麻等天然纤维纺织材料,辅以现代科技力量,创新性地将印花工艺等现代手段融入传统制作方法,将舒适、独特的面料属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科技性的又一体现。
此外,借助科技力量,以灯光、摄影技术等信息技术营造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享受,例如电影《饥饿游戏》中女主角凯妮丝那套广为人知的 “燃烧的女孩”裙装,即是运用科技力量以及面料肌理通过视觉效果展现出女主角勇敢无畏、敢于挑战的精神面貌。尽管这一火焰般的绚丽裙装在真实世界中未必能够真正实现,但这一服装设计理念无疑表明了未来科技发展背景下服饰设计领域的美好愿景。
“新奇性”是服装设计师对于服装新增的元素,其在服装设计中更多地是强调服装的原创意识。基于服装面料或色彩的运用,带来的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的新奇性,指的就是当前服装设计领域独特的奇异效果。
最初服装设计中的面料主要通过质地和图案的变化,给人予不同的视觉效果。随着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追求不同即从追求款式多变转变为服装面料的个性风格后,服装设计中不再局限于艳丽色彩或是个性款式,转为追求服装舒适性、功能性。服装舒适性主要通过面料体现,其个性风格则是面料视觉的重心所在。据网站的最新服装流行趋势报告来看,面料的光泽力度强弱已成为营造立体化的面料视觉效果的娴熟工艺。通过选用不同光泽的面料,以及变幻莫测的立体设计理念和几何造型变形的大量涌现,使得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突破了单一、僵化的平庸路线,是其走向独特、个性创新的又一大胆探索尝试。除此之外,科技新面料的出现,更是为面料视觉的“新奇性”这一流行趋势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简而言之,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的新奇性契合了服装设计市场的需求,是对当下服装设计领域独特视觉效果的概括,更是服装设计领域科技性元素得以纵深发展的集中体现。
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发展历经了原始人穿着的树叶、兽皮、埃及的麻、印度的棉到中国的丝绸。新面料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面料的出现更是为服装设计带来了质的飞跃。面料视觉的多元性与面料的多样化以及服装设计工艺的成熟息息相关。据此,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的多元化解读,可以从如下两大方面进行。
一方面,服装设计中面料的场合普适性不断增强。借助成熟的服装设计工艺,以往相同的面料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可以契合不同场合的服装需求,例如在提升结构和空间后,透明欧根纱的分层造型呈现出飘逸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即可把日间休闲服廓形服饰转换成适宜晚间服廓形。换言之,服装设计师借助于科技力量,原本简单的款式结构通过对面料的创新再造和造型结构的有效整合,就能够设计出多元化的面料视觉效果,契合人们审美需求和市场服饰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面料选择的多样化,服装设计师诠释当季流行主体和体现服装风格的可选范围也不断扩大。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意味着面料视觉面临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充分运用多样化的面料体现服装色彩、设计理念就成为引领风尚的关键所在。例如Veronique Branquinho在2013春夏秀场上,就运用了简洁设计,在色系并不亮丽的情况下,使用垂感性极强的飘逸面料以及廓形感极强的科技新面料塑造出简约、柔美、硬朗的中性线条服饰。因此,以娴熟的工艺利用多样化的面料,加之创新的设计理念,就有机会能够引领潮流风尚,一举独占服装设计领域的鳌头。
前瞻性作为潮流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特质,是优秀服装设计师迸发灵感的一大利器。以超前的眼光和思路去设计、表现时尚潮流理念,通过服装设计作品传达设计理念,亦是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的前瞻性所应具备的一大命题。这也是科技发达的今天,无数优秀服装设计师通过向奇特无穷的自然世界寻求灵感,借助科技面料、服装色彩、款式造型等传达人类如何与大自然拉近距离并如何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命题的内在缘由。由此,所设计而来的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或是氤氲着浓厚的自然气息或是回荡着舒适宜人的美好感受,在不同的场合倡导服装的环保性和低碳化,突破了单一、僵化的平庸服装设计路线,走向更为和谐、舒适、自然的探索之路。这都是服装设计中面料视觉前瞻性的具体体现。
不难发现,通过对服装设计面料视觉的科技性、新奇性、多元性和前瞻性的解读,其中所贯穿的服装设计理念核心就在于如何更好地处理科技与发展,更好地契合市场的内在需求,围绕人们审美观念和情趣的转变加以有效提升,进而真正实现服装设计面料视觉的创新变革。唯此,优秀的服装设计队伍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中紧紧把握住流行的脉搏,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江南体育,在变化莫测的风尚潮流中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在真谛。
[1]张海泉,刘华.服装面料的视觉风格[J].纺织学报,2003,04:34.
[2]高功能面料包括阻燃面料、透湿防水面料、抗静电面料、抗菌除臭面料以及紫外线屏蔽面料;高技术面料分为涂层砂洗面料和免烫抗皱面料;高感性面料则指“丝鸣”面料以及超蓬松面料;医用材料则特指胶原纤维材料和中空粘胶纤维材料。该部分转引自:李盛丹. 科技新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8:235.
[3]王珏.浅谈服装造型设计和服装面料之间的关系[J]. 神州,2014,02:257.
[4]宋莹.面料的视觉效应与服装设计[J].辽宁丝绸,2003,02:24-25.
什么形体表现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在工业社会,新颖感主要是通过工业技术产生的新制造工艺、新形体、新材料和新表面处理带来的表现,其中几何造型就是一个较新的造型概念。看到唐三彩,我们会与唐朝联系起来,;想起中山装,它是我国20世纪初期现代性的象征。可如今人们已经把中山装、旗袍、女士列宁装、女孩的双辫、清代高跟鞋等都同“过时”联系起来。什么象征工业时代的现代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颖性。机器是工业时代“新颖”的集中体现,它追求“速度、效率、理性、质量”的价值观,人们追求高效、快速、动态变化。人们的思维效率明显提升,审美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生活与工作的快节奏,使的人们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欣赏精致细腻的工笔画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能够反映时代价值的象征符号是什么?是快节奏、高效率、高速度、力量,是机器的象征---几何形体。它的审美象征符号是:简洁、几何感、力量感、节奏感、机器感、精密感、科技感。追求这些感受正是符合现代性的审美特征,符合现代审美价值,也就能引起人们观念上求新求奇的审美共鸣。
中国传统铠甲作为战士的服装,铿锵有力。在设计思想上,整体的营造出强有力的视觉效果;在装饰部分被简单的方形几何形体整体烘托,清晰地表露了设计先驱的功能主义设计哲学。如秦代铠甲胸前、背后未缀甲片,而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质地坚实的织锦编制而成,也有用皮革制做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前胸下摆处呈三角形,后背下摆处呈平直形,周围留有用织锦或皮革制成的宽边,上绘有几何形花纹。胸前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皆缀有小型甲片呈“V”字形并订有柳钉。全身共一百六十片,甲片是正方形状,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固定。且士兵胸部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以活动。可见在中国古代几何的高度功能化和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被铠甲设计者所发现。他们对几何形式进行排列,重叠等形式构成视觉的冲击和力量感,意在体现战士的铠甲精神,他们的英勇、理性和临危不惧。视觉元素在几何方格网内的理性形式,严格、科学的被塑造呈现出其追求简洁、理性、几何化的设计追求,其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实用功能、装饰功能、视觉意识功能,还被提升为一种精神意志的表达。
近年来,几何造型的形式美感服装在时装舞台尤为醒目,设计师愈加关注到几何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几何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时尚设计的组合,被设计师玩转在手中,可谓是游刃自如,无论是对服装廓形,还是肌理图案、面料中的几何造型都为时尚界画上了一道另类美的风景线春夏季会上,几何主义变成了精光四溢的焦点,玄色的对比色块,与印花的组合,原始风格的编排借鉴,每一幅作品画面上的所有元素与几何的组合都是那么合理,使几何尽显魅力。OhneTitel的几何经典表达,点线面的组合每一个看点都可以插入到按照几何原理构造中去,构成精密的平面构成,有规律的线条变化勾勒出娇柔的曲线,也编排出节奏性、跳跃性的韵律。这些视觉心理感受极具一定的现代审美观念的新颖性。Mugler是法国设计师蒂埃里---穆勒创立的品牌,ThierryMugler的服装表现形式变化不一,从华丽的装饰主义到简约的抽象主义,无所不及。Mugler常常把工业造型精妙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情趣特异的几何造型为主题元素设计出性感时装是Mugler的代表性标志特色。Mugler在2013春度系列女装设计中,集中体现了几何的造型魅力,新颖怪异的裁剪,征服视网膜的色块拼接,结合简约的设计判断使服装的立体感十分突出,高效率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中。Mugler将抽象的工业设计造型与特异的几何结构相组合的独特手段,强有力的视觉感,用以光感面料,好似可以带欣赏者穿越现在通往未来。准确利落的廓形,高腰线硬朗的裙装,追求性感魅力的同时将女性的柔与刚进行了高度的结合。无论从图案还是从立体结构,几何造型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一触即发,设计师层出不穷的新颖设计总会给我们大呼震撼的迷人时装。几何造型的流行,符合现代审美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何造型成为一种价值象征和认知象征的核心价值象征。
新的时代追求新的观念,准确的外形,强烈的对比,形状与颜色的排列,相同形状的统一,这不是偶然产生的,它们是设计师精密的构思,符合欣赏者的审美观念有意识的为变而变,为新而新,以现代感的观念把几何造型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完美呈现。
几何圆形比较夸张地塑造形象,一般常应用在肩部和裙形,比较圆润的体型,追求修身观念的时尚女性会青睐它们,圆形裙装更是女性的修身法宝。
三角形的几何形体无论是全身三角还是简练明快的局部构造,都是时装界脱俗欲望的现代审美展现。
层叠几何图形的立体特征,几何感、节奏感、秩序感的视觉冲击有增无减,简洁理性中又不失女性的柔美精致。几何堆积的震撼尽显体量感和亮睛点。
婚纱的造型还剩多少造型余地?几何立体裁剪为它们寻求了新的方式,看似设计师将额外的几何结构安置在简洁的流线造型上,比如腰部、肩部。彻底打破传统结构,追求局部新颖,让服装不过于复杂又凸显自命不凡的几何审美壮观点。
面料像折纸一样的手法,是设计师根据对象、造型、制作面料、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探索,设计出象征折纸效果的现代造型手段,形似折纸的特殊造型,雕塑出不一样的视觉诱惑。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学生在面试时能画出非常漂亮的效果图,但如果让学生将作品做出来,看看实际效果如何,学生就慌了,因为他在画效果图时根本就没有深入考虑过服装的结构,没想过如何去打版,更没想过服装的细节处理,如材质的选择、纽扣的选配、工艺如何处理等等这些直接影响服装成品效果的细节。更可笑的是一些学生在做设计图时,甚至根本都没想到后片的设计,更谈不上前后片该如何连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认识不够。
往往这些学生认为服装设计师就是只要坐在办公桌前,画画设计稿就可以了,却不知亲身实践方能得出真知,在过程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才能有不断进步的后劲。想必设计系的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用笔思考”和“用手思考”同样重要。我们需要展示的是时装之美,而不仅仅是灵感和概念。
目前很多服装院校在专业教学时,将怎样画出漂亮的时装效果图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可生产性。而在这样的教学下,多数学生就会认为服装效果图画好了,就等于学到了服装设计的本领,把服装设计等同于艺术绘画,在本质上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
如今各家企业对服装设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只会在纸上画一张漂亮的效果图,或者空有一个美妙的构思创意却不能使其变成现实。我们的设计应服务于服装市场,在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时装画是创意与灵感的记录,着装效果图是穿着效果的目标演算,款式图是结构方式与比例关系的规划,这些都谈不上完整的设计。设计一词的定义应是:“将有目的的创意意图有形地表现出来”。那么服装的最终“形”是什么?是可穿在人体身上的服装,而不仅仅是一张漂亮的效果图。
设计是一种创造,但不是发明,不是从无到有,更不是众多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要想对前人的东西进行改良,首先就必须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服饰,它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与深厚的华夏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前人优秀的设计中提取元素进行服装的再设计,这种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了解,并融合现代服饰设计理念,充分运用美学原理,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然而目前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对民族服饰文化一知半解——一说起民族元素就想到了立领、滚边、大襟、对襟、盘扣、开衩及中国结饰龙凤纹样,一说起民族服装设计都以为是只要将原汁原昧的民族服装原封不动地照搬到T台上,难以贯人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服装设计,只是满足于将元素单纯地加以复制粘贴,缺乏艺术生命。优秀的设计绝不是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学会将这些经典揉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并予以这些元素新的包装和诠释。
在设计过程中应在“元素”的选择上下足功课,多方面寻找,不仅仅是服饰上,可以是家具、器物、图案、植被、建筑、歌舞、音乐、居住环境……等等: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真正认识这些符号的寓意,也可以从当今的优秀服装设计中提取。将这些元素结合,重新演绎,创作出焕然一新的时尚服饰,从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一个现状:学生参加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屡屡获奖,但却搞不好日常生活中的时尚服装,到企业也胜任不了设计工作。学生在设计中出现了一味追求远离服装本质。带有幻想主义色彩思想的服装。这些参赛作品多数是注重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片面地强调了服装的艺术个性,具有先导性文化特征,而忽略了服装本身的商品性与实用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校的教师和学生通常表现出对大牌设计师的崇拜,对权威预测机构的迷信,而消费者的需求和对服装的再设计通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我们应该知道信息的专业来源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最近的设计理念,设计作品中体现时尚感,紧跟国际潮流,而信息的非专业来源则可以使学生了解大众的需求和审美取向,使设计更理性化,更市场化。两种信息来源同样重要,不可偏颇,各有优势。来自专业领域的信息具有前瞻性、权威指导性,而来自大众领域的信息具有直观性,完全以消费者的反映来评定作品的成败。我们设计的作品既然是商品,不容忽略的也应该是消费者对商品的评定。
设计要不断创新,但不是变得内容越丰富越有“设计”,更不是变得越离谱越好。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要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卖弄、炫耀某种技能,不能“为设计而设计”。设计要追求“美”,讲究“艺术性”,但更讲究“用”,它是有限定条件的,是一种有“甲方市场”(社会需求)的“命题创作”,不是随心所欲的个人情感宣泄。因此一个好的设计一定是解决了某些实际问题的设计,比如功能问题(使穿着者更加便捷),也可能是美的问题(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等等,所以设计的评价在于市场。众所周知,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只有在不断设计出新款式、新花样,走在潮流前面的同时,了解并尊重消费者的意向,设计出的作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